护垫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护垫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以资产管理业务为载体重归资本市场0

发布时间:2020-03-26 18:05:06 阅读: 来源:护垫厂家

在综合化经营政策落地之前,商业银行需要通过资产管理业务这个重要渠道积极参与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分享经济改革成果,应对利率市场化冲击,从而助力业务转型。

新常态背景下,国内经济增速下行,信贷风险快速暴露,利率市场化催生的金融脱媒正对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模式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资本市场的繁荣发展和财富时代的到来为商业银行通过资产管理业务实现转型提供了基础。在分业经营背景下,商业银行通过资产管理业务,可以有效打通资本市场融资需求与客户端投资需求,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分享资本市场改革的红利。

商业银行转型迫在眉睫

一是利率市场化收官在即。近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推进显著提速。去年底以来的三次连续降息,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3倍调整为1.5倍,存款利率上浮幅度持续扩大,各银行存款定价已出现差异化。此外,央行《大额存单管理暂行办法》的推出,存款保险制度的正式实施也为利率市场化夯实了制度基础。

二是银行综合负债成本持续上升。利率市场化将直接导致存款脱媒和负债成本上升。2014年,银行业存款十年来首次负增长,同比少增长4万亿元。从长期趋势来看,存款负增长的趋势难以改变。银行存款结构中,协议存款、同业存款、结构性存款、保本型理财等高成本负债比重大幅上升,银行综合负债成本持续上升。

同时,同业业务作为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有效抓手,在近年得到快速发展。短期来看,做大同业业务可以解决信贷资源不足、高收益资产缺失、负债缺乏等资产负债表问题。但长期来看,同业业务脱实向虚,资本消耗高,利润增长难以为继。受到资本金约束和银行间市场波动的影响,同业业务面临发展瓶颈。

三是商业银行收入结构转型滞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利润来源还以存贷息差为主,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仍然明显偏低,上市银行最大占比仅略高于20%,这与利率市场化国家银行40%以上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存在较大差距。从收入结构构成来看,商业银行还没有形成应对利率市场化的收入结构,尤其是在不对称降息背景下,银行业利润增长面临巨大压力,可能出现负利润或者银行破产现象。

四是商业银行需要向资产经营转变。在发达金融市场,成熟的商业银行经营通常以资产为锚,通过优质高收益资产带动利润的增长。在存款利率管制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以存款经营为核心,根据存款增长情况制定资产业务的规模、定价,并最终确定利润增长。但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中,存贷利差急剧收窄,以存款为锚的经营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商业银行亟待寻找新的突破口实现经营模式转型。

重归资本市场 化解商业银行经营转型难题

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是我国金融改革重要议题,以债券、股权融资为代表的资本市场蓬勃发展为商业银行提供了获取高收益资产、降低资本消耗、提高利润增长的战略机遇。面对利率市场化浪潮,重归资本市场,通过资本市场投资分享改革和经济增长的红利,才是商业银行转型的出路。

从国际经验来看,利率市场化是需要建立在放开商业银行综合经营基础之上的。20世纪80年代,在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美国、欧洲、日本先后通过放开银行业综合化经营顺利推动了利率市场化改革,从而防止商业银行由于利润来源单一而陷入经营困境。目前,我国银行业也面临着类似的市场环境,重回资本市场的时间窗口已经打开。

一是社会融资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中国社会融资结构已经到了拐点。从2011年人民银行开始统计社会融资总量开始,银行当年新增贷款占新增社会融资总额比重降到58%,2012年降到54%,2013年降到50%以下。银行信贷规模在全社会融资结构中的占比日益下降,权益融资、债券融资、私募股权等直接融资比重持续上升。资产脱媒导致银行贷款客户越来越少,在资本市场日益活跃的情况下,融资需求逐步转移至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银行信贷市场受到严重挤压。

二是兼并收购激发产业活力。产能过剩是中国制造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但由于企业承担维持社会稳定、保证就业等社会责任,通过倒闭方式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并非理想的选择。通过兼并收购整合落后产能、借助资本市场兼并收购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实现调整产业结构、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是未来主要趋势。

三是创业创新的政策偏好鼓励风险资本发展。李克强总理强调要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正迎来最大的创业浪潮,这为风险资本创造了巨大发展空间。创新企业的发展首先需要的是资本金而不是银行贷款,新三板由于其不设门槛、实行真正的注册制等优势,将成为落实国家创新创业战略的主战场。创业创新的政策偏好,要求银行研究如何能在旧有信贷条件不支持的前提下参与创业创新企业的发展浪潮。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是不可逆的方向,商业银行应提早布局,做好准备。

四是政府融资需要资本市场支持。大量基建投资离不开政府融资支持。关于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43号文发布之后,政府融资方式发生转变:一是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承接到期债务,降低政府融资成本;二是采用PPP模式,鼓励社会资本通过公私合营的股权投资模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商业银行要继续保持地方政府市场份额,需要通过债权、股权混合模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总体来看,资本市场是商业银行扭转目前资产增长乏力,应对息差收窄最重要的方面。只有资本市场才能代表中国的转型方向,才是能为商业银行提供巨大潜力的市场。在综合化经营政策落地之前,商业银行需要通过资产管理业务这个重要渠道积极参与资本市场,分享经济改革成果。

大力发展资产管理业务 助力商业银行转型

资产管理业务是连接投、融资两端的核心环节,作为金融工具的创设方,通过主动创新金融工具和产品,可以实现资金和投资的对接,参与资本市场投资。在当前条件下,资产管理业务是商业银行参与资本市场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是能够支持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实现转型发展的战略方向。

一是国际领先银行转型的成功经验提供借鉴。西方商业银行面对利率市场化冲击,选择发展中间业务特别是大力发展资产管理业务的路径作为经营转型的主线。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主要商业银行纷纷走上了转型之路,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到90年代末,主要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净利润的比重在40%以上。而各大银行中收结构中,资产管理收入占比都在40%-60%,其中瑞银、瑞信和德意志银行资管中收占比60%以上。美林公司把资产管理业务和传统经纪业务整合成“大资产管理业务”,形成具备核心竞争力的“美林模式”,2004-2010年其资产管理业务收入占集团总收入的平均比例达到26%。资产管理成为各商业银行最大的中间业务品种。

二是资产管理业务是目前商业银行进入资本市场的必然选择。在法律上尚未允许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表外理财业务进入国内各类资本市场,甚至布局全球投资。资产管理人可以根据委托人在投资范围内进行主动投资,实现对境内外资本市场全覆盖。

三是资产管理业务可以有效隔离资本市场风险。监管部门要求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实行栅栏原则,在表外理财业务和自营业务之间建立防火墙,实现风险隔离。目前银监会正在鼓励商业银行开展理财事业部制改革并进一步尝试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正是落实栅栏原则体现,通过真正法人主体的设立可以有效地建立风险栅栏,稳妥推进商业银行参与资本市场发展,避免资本市场的风险传导至银行母体。

四是资产管理业务有足够的空间支撑商业银行转型。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发展迅猛,2014年底规模已经超过15万亿元,增长幅度超过40%,部分领先的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收入已达到200亿元。未来十年,如果商业银行理财能够达到80万亿元,由此可以创造的中间业务收入将达到2万多亿元,相当于现在商业银行所有利润的总和。所以,资产管理业务通过与资本市场连接,可以承载商业银行转型的重任。

文/马续田 交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中心总裁

中国银行业

阴道松弛的巨大危害

无锡白癜风医院谈儿童患的白癜风怎么治疗才是规范的呢

引起癫痫病发作的诱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