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垫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护垫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古镜常见的缺损及修补一0_[#第一枪]

发布时间:2021-06-07 14:56:35 阅读: 来源:护垫厂家

由战国到汉唐,我国铜镜制作都是相当讲究的,从合金成份选择、铸造、热处理,到表面处理,都在较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古代青铜工艺的先进水平。但由于各种缘由,相当大一部分镜又都存在这样那样一些缺陷或缺损,其中有的是不可避免的,有的是由于历史条件限制造成,有的则是由于操作、使用不当所致。从其产生背景看,这些缺陷和缺损大体可归纳为三种类型:(1)铸造性缺陷,包括气泡、砂眼、夹杂、组织疏松等,这是在铸造过程中形成的。(2)清理加工性残痕,主要指脱模以后,清理、加工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各种不光洁痕迹。(3)使用性缺损,主要指破裂纹等。对于这些缺陷和缺损,古人都采取了许多补救措施,以减少和消除它对于映照和使用效果的不良影响。本文的目的是,研究我国古镜缺陷和缺损的基本情况,和古人的补救办法,以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铜镜的表面处理工艺。

一、铸造性缺陷及其部分修补措施

(一)气泡和砂眼

这是铜镜的常见缺陷。气泡常呈圆形、椭圆形,孔壁光滑,常出现于铸件透气性不佳处的附近;一般较小,径约1.0-2.0毫米。多存在于镜子表层之下,成为隐形缺陷;也有的裸露于表层上,向外开口,成为现形缺陷。砂眼是铸件表面或内部充塞型砂的孔洞,孔壁不甚光滑,外形未必十分规整。为了消除裸露于外的气泡和砂眼对映照效果的影响,人们采用了向其中填入部分软质合金等措施。

如湖北鄂州东汉四神镜E3,在镜缘正、背两面各有一个臼形孔洞,较大且相距较近。其中背缘一侧的孔洞直径达6毫米,深及3毫米,孔中填满了与铜镜基体不同的合金,其色褐黑,无金属光泽,其性松脆,用小刀轻轻一刮便往下掉碎块。从断面的研磨口上看,补块与铜镜本体金属间有一鲜明的界线。我们初步判断,此孔洞很可能是气泡。经分析,补块成份为:铜36.853%,锡56.64%、铅4.987%、硅1.517%。可见这一种锡基合金。铜镜本体成份为:铜 68.16%、锡24.41%、铅6.46%、锌0.015%。

鄂州东汉六朝变形柿蒂镜E5、柿蒂镜E11、直列重铭神兽镜E14、神兽镜E26等的表面都存在这类孔洞;不过,如试样E3这样大的孔洞是十分罕见的,我们分析了100多枚古镜,迄今仅此一例。缺陷内的填充物各有不同,试样E11的补块也是一种锡基合金,成份与试样E3的相差不大,为铜40.097%、锡 46.107%、铅12.525%、硅1.263%;其镜体成份为:铜72.4%、锡20.4%、铅5.3%、锌0.012%。试样E5的补块属于铜基合金,成份为:铜86.915%、锡9.738%、铅1.162%、锌0.213%、硅0.893%;其镜体成份为:铜69.7%、锡23.7%、铅 5.3%、锌0.009%。

可见孔洞填充物的成份与铜镜基体相差较大,其与铅锡焊料的成份也不相同。其成份控制虽不是十分严格,但其性皆柔,可知其并不是随意配制的。

清郑复光《镜镜詅痴》卷五“作透光镜”条曾谈到过砂眼、气泡类缺陷,其云:“余每见旧镜,虽无纤翳,而灯光照之,倒景在地,有若星点若水泡者,偶问之镜工,工曰:‘此镜病也,范铸初成,铜质不精,往往有砂眼钉,以紫铜磨治后,不见钉痕,惟镜光反映他处,钉痕必见’。”这里主要说到了三个问题:(1)古镜中“往往有砂眼”。(2)这种砂眼在通常使用过程中是难以发现的,唯在反射光中才能显示出来。(3)砂眼是在铸造过程中形成的,可用紫铜填平。郑氏所云与我们看到的情况基本相符。不同之处是:(1)今日看到的古镜表层多已氧化,即许在反射光中,那些气泡和砂眼也不易发现,只有铜镜破碎后才能暴露出来。(2)郑氏所云填充物是紫铜,上述古镜则各有区别。当然,紫铜也是一种软质金属。

日本《御镜仕用之控书》也谈到过砂眼类缺陷,其填补合金习谓之“白玉”、“铜赤玉”等名。

(二)发气残痕

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气泡,一般气泡是金属析气造成的,多存在于金属表层之下,且呈圆形;“发气残痕”则是由于铸型析气所致,多停留于器件表面,往往无气泡的圆状,其状若皮肤烫伤、从实物考察情况看,古镜一般皆侧立浇铸,“发气残痕”便经常出现在铸件上部,有时见于鼻孔处。这种缺陷一般不作机械性修补,但也有一些例外。

我们考察过1枚山东临淄出土的汉内向连弧纹镜LL3,镜缘厚3.8毫米,肉厚1.7毫米,缘部的正、背两面均为绿锈覆盖;缘部正背两面的绿锈下均有一层红铜质补块,形状不十分规则。正面一侧的大于1.25×1.5厘米,背面一侧的稍小,厚度均约0.3-0.5毫米。正表面补块成份为:铜92.602%、锡 5.466%、铅1.930%。因其表面皆已锈蚀,故对补块处的图纹难以细辨。陕西武功出土的汉未央镜Sh9等上也看到过类似的现象。很可能它们都是修补发气残痕的补块。

(三)组织疏松

这是因晶间收缩造成的;在金属液最后凝固的部位,晶轴间的微小区域往往因互相阻隔,使金属液互相得不到补缩而形成了一个一个的小孔。这无数小孔便构成了组织疏松。它存在于所有铜镜中,一般存在于表层之下,有时分布在镜的中心,有时在镜的外缘区,很难捕捉到它的分布规律。为避免和减少它对映照效果的不良影响,古人铸造过程中取采了一系列技术措施;关于这些措施的具体内容,因其涉及面较广,恕不多言;对古镜进行大量观察后,自然会发现的。

(四)夹杂

铸件中的夹杂通常有三个来源:一是炉料,二是炉壁,三是熔铸过程中产生的金属氧化物。明冯梦祯《快雪堂漫录》云:“凡铸镜,炼铜最难。”其“难”处主要有三:一是排气难,二是脱氧难,三是排除夹杂难。一般铸件要把氢完全排尽、把氧完全脱去,把夹杂排除干净,那是十分困难的。夹杂或存在于金属体内,或裸露于镜体表面,多呈不规则的卷曲细小条块状。从实物考察可知,夹杂在古镜中是经常可见的。

接警

emc电磁兼容图片

活塞式气动马达图片

推拉式电磁铁